核心提示:7月25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正式对外发布了《2011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本文,是中国会计视野网循惯例的独家分析。
7月25日(昨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正式对外发布了《2011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下称“百家榜”),这也是2002年以来,中注协第9年连续披露相关信息。此次的榜单相比往年晚,所公布的数据比往年少。不过,榜单中所公布的信息仍有颇多亮点值得关注,结合历年数据、社会整体数据等分析对比,也有值得揣摩之处。解读出更多潜藏在数字和排名背后的深度信息本文,本文,是中国会计视野网循惯例的独家分析。今年的解读,我们归纳为八宗“最”。
最迟缓•近5年来榜单公布最晚的一次
虽然百家榜只反映了注册会计师行业7785家会计师事务所中综合排名前100家的事务所,但是由于榜单中的事务所或有遍布全国的会计服务网络,或为当地翘楚,它们汇集了业内最精英的财务专才,业务总量在全行业占据相当显著的比例,服务了中国各行业最优秀的组织机构,所以每年的排行榜不但会吸引从业人士的目力,也逐渐成为了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相比往年,今年百家榜的信息发布令人望眼欲穿。如果说2006年年末发布的排行榜是第一次公布综合排行,可以暂时剔除不做比较的话;今年应该是从2007年开始,近5年来信息发布最晚的一次(表1是我们根据历年资料收集的、近5年来中注协百家榜发布的日期)。不过考虑到今年6月,中注协刚刚发布了对《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办法(试行)》的征求意见稿,所以,今年的发布延迟和评价办法的整体改变有很大关联,而调整的详情,后文会再做专门解析。
最精简•近5年来榜单信息含量最少的一次
百家榜的推迟发布,难免让外界对其提供的信息丰富详尽程度寄以厚望。但令人遗憾的是,此次榜单所公布的信息可谓是近5年来最少的一次。以前年度百家榜对事务所的综合评价包括总收入、注册会计师人数、培训完成率、行业领军人才后备人选人数、处罚和惩戒情况等五项主要指标和相应辅助指标,而从2007-2010年度所披露的榜单来看,信息的披露项目都是呈现增加趋势的。
目前所采用的综合评价指标包括业务收入、注册会计师人数、综合评价其他指标、处罚和惩戒情况等四项。虽然中注协相关文件和解释中对这个指标描述颇丰。但是,公诸于众的数据则过于简单。外界不清楚它的具体指标组成是什么,也不知道细化到300余项中的指标的分值如何计算。而最直观的感受是,以往年度相当有数据价值的、类似审计收入金额、从业人员数量、分支机构数、合伙人数、CPA年龄与学历等主要和辅助指标纷纷遁形,这为相关从业人士和媒体深度分析解读行业走势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最革新•综合评价办法修订后的第一次发榜
从2006年中注协发布会协[2006]74号文件——《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办法(试行)》以来,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评价从单一的收入衡量走入了综合衡量的轨道。今年6月,中注协发布了会协[2011]35号文件——《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办法(试行)》(修订征求意见稿),这是5年来,对会计师事务所评价办法的一次全面革新。此次的革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评价指标的调整和对其中各个评价指标权重的重新分配。
其中,原来的综合评价指标由5项调整为4项,其中的培训完成率和行业领军人才后备人选人数得分已经从显性指标中去除,估计是归入了“综合评价其他指标”得分考量的范畴。但是,因为我们目前尚未能获得综合评价其他指标的构成,因此也很难就此下断言。此外,新旧评价办法在第十四条——综合得分的计算公式上进行了重大调整(调整变化内容详见表3),特别是对收入指标的赋值从70%降低到50%,对新设的“综合评价其他指标”的赋值达到了40%。
对此,我们认为,虽然对于超大型事务所,比如排名在前20的各家仅有轻微影响(综合排名前20的事务所,只有3家收入排名和综合排名不一致,差距最大的仅为3位);但考虑到“综合评价质量指标”的赋值达到了40%(中注协指出:在今后两年内将逐步将收入和综合评价质量指标的权重都调整至45%的同一水平),这一改变极可能对榜单中后端的事务所综合排名产生相当较大的影响。
比如,今年跌出前百家的17家事务所中即有9家事务所业务收入排名在前百强。在榜单中也有很多事务所被综合指标显著影响了榜单排名(详见表4);另外,今年有4家收入虽然相对不高,但综合质量指标较高的事务所也因此进入前百家。那么就此情况,则应该在其他指标方面进行全面、完善的披露各家分值,让不在榜单的的事务所能够知道不足到底存在何处,从而在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方面进行有的放矢的加强。中注协秘书长陈毓圭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就表示:今年是新指标试行的第一年,所以相关的指标明细只向事务所进行了单方披露,未来会逐步形成对媒体、公众的全方位披露,以便整个社会对注册会计师行业能有更透明的观察角度。
最亮点•本土所快跑首次有本土所踏进“十亿元俱乐部”
2011年的百家榜上,有5家事务所在2010年的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除四大以外,首次有本土事务所——中瑞岳华实现了年业务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全行业首次破10亿的是普华永道中天,在2004年的其收入破10亿达12.47亿元)。该增长部分是来自于对包括江苏兴光在内的合并影响,但鉴于披露信息的缺乏,我们不好推测合并对收入增长的影响度。此外,业务收入超过3亿元的事务所数量为16家,与去年持平;业务收入超过1亿元的事务所数量为38家,比去年增加了4家;业务收入超过5000万的事务所数量为67家,比去年增加了10家。这说明四大与百家榜中的其他事务所差距在逐渐缩小,其他事务所也具备了较强的增长潜力。
首先,按照类型分析,排行国内前十位的事务所增长明显,增长率达到20.72%,远远超过全行业、百家所的增长率,而相比于四大4.24%的增长率来说,更是相当显著。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四大的收入基数非本土所可以比拟,切并无本土所常见的合并整合做大方式。若放在相同的收入上报统计口径上,我们应该可以看到收入差距的缩短远没有排行榜直观看到的那么快,遑论人均业务收入等更体现实力的指标。
其次,四大末席事务所的收入与本土所领头羊之间的总收入差距不断的缩小。两者差距在2006年达到5.63倍的峰值后,已经一路下降趋势到了2010年的1.79倍。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比较两者的人均业务收入,本土所和四大的差距还相当遥远。
第三,国内前十位的事务所的业务收入占四大业务收入的比重由2009年的58.24%增长到67.45%,仍旧的,十(家)不当四(家)。四大业务收入占前百家事务所业务收入的比重则从2009年的44.30%下降到41.19%,而国内前十位事务所的业务收入占前百家事务所业务收入的比重从2009年的25.80上升到27.78%。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从更长的区间和更宏观的视野来看,四大的收入占全行业的收入比重,在2008年达到了1/3的峰值后,出现了连续第二年的下降,现在其所占的比例约为25%。(见图2)。
最领跑•四大继续总量占先低调内化求强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今年的收入增长相比去年而言,还算令人满意,除毕马威出现了16.16%的大幅下跌以外,其他三家都实现了收入增长。其中:排名百家榜榜首的普华永道取得了14.86%的增长率,也是四大中增收最多的事务所。由于毕马威的收入大降,四强的位置也出现了小小的变化,即安永上升一位列在第三,而毕马威则在四大中排名垫底。由于截止发稿,会计视野未得到毕马威的答复,还不能知晓毕马威的收入剧烈波动是由于统计和上报口径上的差异造成,还是来源于实际业务收入的大幅萎缩。
此外,2010年前百家事务所的CPA总人数为24968人,比去年增长了1844人,增长率为8%。而四大同期的CPA人数为3340人,增长率为15%,除四大外的其他前百家事务所CPA人数增长率为7%。百家榜中,今年有10家事务所CPA人数增长幅度超过20%,最高达到38%,增加数量高达200人。有6家内资所CPA人数下降幅度超过10%,降幅最大的最大达到26%,而CPA人数下降最多为63人。相比之下,四大虽然在揽财方面并不是那么亮丽夺目,但在延揽人才方面依旧是业内领先。
以上核心人才的增减变化说明,事务所不仅应该注重业务收入方面稳步增长,在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方面同样应该投入更多的经历。特别是优秀的事务所,核心竞争力就是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四大虽然在上轮经济危机中时有裁员降薪等负面新闻传出,但是其对核心业务人才却一直是爱护有加,这也反映了四大业内领先的人才策略。这一点也是四大一直能保持稳定增长的前提条件。由此,也提醒个别的国内事务所,在发展业务的同时,应加大对后备人才的梯队建设,只有具有足够数量高素质、执业能力强的人,才能承接高端、大型业务,实现业务收入与CPA人数的同步发展。
最波动•排行榜尾端上下榜事务所变动大
虽然同在百家榜,但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事务所之间的不同的确很大,特别是收入上的差距一直呈现不断拉大的走势(见图3)。而列席百强榜的门槛,从2002年以来,一直徘徊在1500-2400万的区间。相比之下,今年2135.29万元的收入并不算高,这也与执行了新的评价办法有一定关联。而所公布的百家榜,无论选择哪一个指标作为起点进行分析,重心和关注的焦点始终都会停留在排行靠前的事务所,而中等规模的事务所在百家榜中进进出出也容易被当做过客或一笔忽略,但是,不容否认的是,正是这种新鲜血液为行业带来了冲劲,而关注上下榜的事务所,也有助于我们在研究某一地区或业务专长的事务所方面找到很好的分析案例,为全行业的其他事务所带来借鉴(今年的上下榜事务所明细详见表7和表8)。
最平稳•20强坐席格局初定资格助力强增长
今年的百家榜,榜单上的前20名事务所,绝大部分座次没有发生变化。尤其是拥有H股审计资格的12家会计师事务所,除了京都天华收入和综合排行均列第16名以外,其他都整整齐齐的在前11位就座。
总体看来,目前12家具有H股审计资格事务所2010年业务收入共计148亿元,与2009年相比,增长率为9%,占前百家事务所业务收入的64%,比2009年下降2%;除毕马威外,其他11家事务所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增幅最大达到32%(国富浩华)。目前看来,取得H股审计资格的事务所还是集中在排名前列,但在单项指标中也存在着一定差异,有些事务所在规模指标占优的情况下,仍需进一步提高内部治理等综合水平。
另外,2011年的百家榜上,53家具有证券资格的事务所全部进入前百家,收入共计210亿元,占前百家事务所业务收入的91%,收入下降的事务所仅3家,其他事务所业务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以上数据说明除个别事务所外,具有证券资格的事务所业务收入普遍呈现增长趋势,综合实力得到全面提升。此外,加盟一家国际性会计师事务所品牌也是一种特征。而排行前20者,绝大部分都有其国际所作为网络依托,差异也仅是依托和合作程度和方式而已。另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以四大为代表的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期限将在明年陆续期满(除普华永道中天将于2017年合作到期外,其他三大均在2012年到期。),按照《中外合作企业法》“合作企业期满或者提前终止时,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对资产和债权、债务进行清算。中外合作者应当依照合作企业合同的约定确定合作企业财产的归属”。到期后,四大将以何种方式继续在中国开展业务,是否和如何本土化,如何根据国办发〔2009〕56号文““加快现有中外合作所本土化进程,在我国法律框架和统一市场规则下公平竞争””做落实也值得大家关注。
最关注•行业增速、个人成长与经济发展
由于中注协今年所发布的数据只公布了百家事务所中的CPA人数,没有公布具体的从业人员数字,所以在此项分析的时候我们无法直接从榜单上获得直接可比的人员数字。但是人均业务收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析指标。因此,在实际分析的时候,我们采用三个口径获得了综合排名前20位的事务所职工总数的指标,分别是A.事务所直接提供会计视野网的人员总数、B.事务所网站所披露的职工总数、C.中注协网站(cicpa.org)公布的的CPA人数与从业人员数的加总。在数据取用上,所采用分析的数字是A优先于B优先于C,利用这些数据,我们得到了下表中15强事务所根据人均收入计算的排名情况和业务增长。(我们欢迎本表中的会计师事务所与会计视野联系告知2010年末的总人数,以便相对准确分析。电话021-69768000-68069)
根据这一表格我们可以看出事务所在执行业务时候的人工效率,而这一指标明显与综合排名和收入排名都有较大的差异,更加突出和全面的反映了事务所的经营效率、品牌影响和员工综合素质下的议价能力。如何提高人均业务收入水平,在既定的分配比例下提升员工的薪资,提升事务所的人才吸纳和吸引能力,这也是在做大后做强事务所必须要思考的问题。百家榜中,列12位的天职国际董事长陈永宏昨日在新浪微博的感言或有代表性。他说:“自已感觉很努力了,不低的增速已让人对执业风险的担心加剧,但比起兄弟所来还是思想不够解放,步子不够大。我真的希望会计事务所人均产值能大幅提高,员工收入能大幅提升。”
此外,从2003年开始出现的收入增长率的可比指标以来,全行业、百强、本土所前十以及四大的增长率和我们国家的GDP相比是怎样的一个趋势,是能够反映行业在社会中受到认可、追捧程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甚至,作为专业行业,能够看出整个社会中财务行业人士的职业价值取向。在2008年之前,行业的增速指标是显著超越GDP增长率的,这也说明这个行业正处在蓬发发展的时期,很多新毕业生、在职人士都会投身此行谋求更好的职业发展。
2008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会计审计行业也未能幸免。作为行业旗帜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推出的一系列人员收入增长冻结和无薪假政策极大的影响了还未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士对此行的信心。另外,国内所的薪资待遇远远不能达到公务员、事业单位的显性工资和隐形福利的加总,也让很多人对这个以“忙、累”著称的行当望而却步。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的支撑,如果我们这个社会的价值观依然在食利、寻租和拉关系的泥潭中不能自拔,更多正直、脚踏实地的从业人士不能从这个行业中获得辛苦的正反馈,那么未来,注册会计师行业精英的流失恐怕依然会是一个无奈且令人痛心的趋势。
我们用2007-2009年3年的事务所的人均业务收入累计增长对比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工资水平增长。对事务所而言,用于员工工资、福利等人工成本比例是相对固定的,我们所了解的是某top10事务所的人工综合成本在45%的水平。如果人均业务收入不增长,则员工所得必然不会有大的变化。我们的比较结果是,行业的增速远逊色于全国平均水平。我们认为,这应该引起全行业的高度关注。
作者按:本着为行业发展有利,我们一如既往的欢迎读者对本年度分析的批评指正,欢迎联系我们。我们也将在随后对本文中的错漏予以修订。
来源:中国会计视野 作者:冯凌,尹成彦 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