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财政部会计司印发了《财政部印发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讨论稿)》(以下简称《纲要》)和2011年度会计管理工作要点讨论稿。
会计司指出,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认真做好2011年的会计管理工作,对于深化“十二五”期间会计改革和发展,促进会计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推动会计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意义重大。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任重道远。为此,本报采访了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郭晋龙、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王棣华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副主任吴革教授,对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形成专业的政策建议,为会计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与实务借鉴。
会计改革
政府会计改革:关键是加大会计信息透明度
《纲要》提出,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和政府会计改革,不断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着手开展行政事业单位等非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建设,指导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提高非企业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度,预防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对此,郭晋龙说:“我国已经积累了企业会计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本人对推进事业单位和政府会计改革有良好的预期和希望,这对创新政府管理制度和方式,不断提高公共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都有重要意义。”王棣华则指出,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非常有必要,国家需要,单位发展也需要。
而接近年底,有关“行政事业单位突击花钱”的报道又见诸报端,内部控制是否对此有用呢?王棣华指出,“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需要从体制上进行改革。比如有的财政拨款,到当年11月才下达,而且要求,如果当年不用,下年就收回,或者下年不拨款。这样的制度其实是荒唐的。郭晋龙也表示,“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既与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有关,又与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健全有效相关。他说,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对于指导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解决“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有一定预防作用,但是要从根本上杜绝此类现象,还必须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特别是预算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对其经费预算由软约束转变为硬约束。
对于医院、高校等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王棣华认为,主要应加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方面的工作力度。郭晋龙则表示,医院高校等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会计核算制度改革和会计监督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内容。
郭晋龙说,从国际趋势来看,政府会计都在向权责发生制过渡,这也应是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方向。但是由于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存在不同的核算需求和目标,从制度设计上应当允许某些有特殊需求的行政事业单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会计核算方式。
对此,王棣华则更加强调会计信息的透明度。“是否根据不同对象分别采取责权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进行计量,我认为可行,但并不是关键。事业单位和政府会计改革,如果这些单位花的是纳税人的钱,更应当加大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王棣华说。
小企业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要坚持简便原则和协调原则
《纲要》提出,发布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目前,小企业会计准则正在征求意见之中。对于小企业的认定范围,吴革表示,从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的内容来看,我国小企业的认定范围跟国外比较更宽泛,认定的小企业人数比国外小企业的要多。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小企业认定是以收入、产值为划分标准。而国外,像美国,更多地在法律制度、产权制度方面对企业的要求比较严格。郭晋龙则认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范围主要应界定在不以使用社会公众和政府资金为渠道的民营企业和封闭性公司。
为此,郭晋龙指出,小企业会计信息只要能满足内部需求和债权人及税收征管需要就可以。“因此,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应坚持简便原则和协调原则。” 郭晋龙说,简便原则应当立足国情、适应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简化要求,要让银行等债权人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时,能方便地看懂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协调原则要与我国税法保持协调,尽量保持会计信息与税收信息的一致性。
王棣华也表示,小企业会计准则应当简化,尽量方便税务部门查税和企业做账。
吴革进一步强调,准则实施要体现实用,不给小企业带来更大的负担。他评论道,征求意见稿体现了我国谋求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的一步到位。但是,小企业准则的实施,要考虑企业的外部环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准则好坏的判断标准就是反思准则是否实用。”吴革举例说,在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就表示,控制中小企业贷款风险,不看财务报表,只看企业的“三品”和“三表”。“三品”包括小企业一把手的人品、产品和抵押品。“三表”包括:电表、水表、报关单表。“当信贷已经不要求看财报的时候,会计准则就要反思实施后的利弊。” 吴革说。
此外,王棣华还强调了在准则实施的原则问题要注重稳定性。“应当分行业确定小企业的标准,一定几年不变。” 王棣华说。
会计信息化
“统一平台想法很好,但会有一定难度”
财政部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会计信息化和会计准则、内部控制“三位一体”。此次《纲要》则提出,逐步形成以会计信息化为基础的企业综合报告统一平台。对此,郭晋龙阐释,会计信息化、会计准则和内部控制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会计准则是提供真实可靠会计信息的前提,内部控制是有效实施会计准则的保障,而会计信息化则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三者互为一体,缺一不可。王棣华也指出,会计信息化是大势所趋。不过吴革则从学术的角度表示,会计信息化和会计准则、内部控制“三位一体”这一说法,从学术上来说是不科学的。会计信息化作为实施会计准则和内部控制体系的工具,与后两者不是同一个层级的内容。
在全面实施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碰到一些难题。王棣华表示,形成以会计信息化为基础的企业综合报告统一平台想法很好,但会有一定难度。“内部控制毕竟不是一个报告问题。会计信息化也会有人才不足的问题。” 王棣华说。
吴革则再次强调了企业成本问题。“会计信息化固然重要,但在实施过程中,要考虑企业成本。”他表示,会计信息化可以由官方主导实施,但是要给企业一个更加稳定的实施环境。“比如说,企业会计准则一直在改变,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在谈与国际接轨,但是到现在还没完全 ‘接’上。会计准则每改变一次,会计信息化也要做出相应调整,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此外,企业领导的频繁更换可能也会带来不稳定。所以说,一定要稳定。”吴革说。
郭晋龙则强调了法律上存在的限制问题。“对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公开披露,有《证券法》上的依据,非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公开披露并没有法律依据。” 郭晋龙说。
吴革进一步指出,就内部控制来说,现在企业有点跟风的派头,似有把内部控制取代管理会计之嫌。相较内部控制而言,管理会计更为宽泛,除了各环节的内部控制外,还涉及到企业的财务管理等等。企业在实践过程中,仅强调内部控制,就狭隘化了管理会计,不能反映企业管理的整个面貌和实质。
吴革总结道:“从这个角度来讲,企业的内部控制更需要靠企业自身的动力。企业信息化也好,内部控制也好,一个难题还在于企业领导层的观念问题。”他举例说,像建行前董事长张恩照,就因为选购信息技术系统,收受一家美国公司的回扣,反而不能很好地实现内部控制。
总会职能
总会地位和职能:应通过市场选择逐渐博弈提升
《纲要》提出,强化总会计师地位和职能。充分发挥总会计师在加强单位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的重要作用。大中型企业应当设置总会计师,设置总会计师的企业不得设置与其职权重叠的副职。积极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设置总会计师。
不过目前,总会计师这一职位的地位比较尴尬,如在名称上都没有和CFO统一,职能定位模糊不清,与其他职位职权重叠等。
对此,郭晋龙说,“总会计师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种制度设计,本人并不认同这一制度设计。”王棣华也表示,设置总会计师是中国传统做法,进一步明确其职责是必要的。他指出,大中型企业总会计师上岗条件要提高,如果总会计师舞弊,或者对企业舞弊放弃监督,要追究相关责任,设置总会计师的企业不得设置与其职权重叠的其他副职。
吴革则表示,目前,总会计师处于依附的地位的这。这些问题,不是说靠总会计师自身的呼吁、要求便能解决的,而是需要通过市场的选择。
“比如说,在现代资本市场中,民营企业的融资比较难,如果它们也设置了总会计师,而且这些总会计师在融资方面有很大的作为,那么他们就会得到市场的选择,地位自然得到认可。但是在央企,融资的问题基本上不存在。财务决策等方面,总会的职能定位也模糊不清。总的来说,总会地位的提升是一个需要市场选择的逐渐博弈的过程。” 吴革说。
注会法修订
应由部门立法转向专家立法 强化注会独立性
2011年会计管理工作要点讨论稿提出,尽快完成《注册会计师法》的修订。实际上,业界呼吁修改《注册会计师法》的声音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10多年前。对此,郭晋龙表示,《注册会计师法》只所以迟迟难以修订,是因为相关政府部门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体制、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模式以及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等根本性问题并没有达成共识。“由于《注册会计师法》对于资本市场和社会公众利益产生重大影响,本人认为应加快推进《注册会计师法》的修订步伐,必须借鉴《合同法》、《公司法》和《证券法》的立法思路,由部门立法转向专家立法,这样才能防止部门立法的弊端。” 郭晋龙说。
郭晋龙认为,《注册会计师法》的修订要解决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体制、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定位、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模式、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问题等问题。王棣华也表示,《注册会计师法》的修订,关键要限制有限责任制事务所,大力发展合伙事务所,要给注册会计师更多客观表达的权力。
吴革也着重强调了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方面的独立性问题。他指出,修订《注册会计师法》跟国家的重视有很大的关系。而《注册会计师法》的修订最关键的还在于如何去解决注册会计师自身的职责不清、独立性不强等问题。
“在我国,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审计,往往成为企业照顾他的生意,这种情况下,强审计独立性可想而知。相比来说,四大的业务量大,受利益掣肘的因素要少,其独立性更强。”吴革说:“要解决这些问题,还是跟市场制度健全有关。在我国市场经济处于转轨发展的大环境下,还需要等待时机。”
国际话语权
经济实力就是话语权
《纲要》提出,建立完善符合中国国情,与国际惯例持续趋同并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经济体等效,能够产生较大国际影响力的会计、审计、内控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近年来,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在与国际趋同等效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对此,吴革表示,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与美国的会计准则有较大的相似之处,比如说,合并报表,欧洲并不这么做,他们并不承认合并报表的虚拟主体。但出于战略考量,我国逐渐实施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等效趋同。
对于在未来的五年国际趋同等效的过程中,我国如何取得更大的话语权,吴革表示,如何取得更大的话语权就是要把国内的事情做好。“话语权,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表现。现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逐渐采纳我国的一些经验和建议,就是看到我国的经济影响力。”吴革说。无独有偶,王棣华也表示,把经济搞得更好就有更大的话语权。“另外要减少腐败。” 王棣华补充说。
高校人才培养
充分利用优势 培育会计人才
《纲要》提出,贯彻落实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对此,吴革向本报记者介绍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培育会计人才的做法。
吴革介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会计人才培养优势明显。一是生源质量高,如2010年高考招生中,从分数来看,文科生在北京排名第四,仅次于北大、清华和人大。二是本科专业面向市场,就业率高。每年毕业的学生多选择“四大”、国企及公务员等。三是师资力量雄厚,且都不是单纯的学术研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如副校长张新民教授、国际商学院院长汤谷良教授等。四是国际化程度高,该校的研究生中有30%的外国留学生。
吴革介绍,在教学实践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采取了以下方式:一是根据生源质量,实施精英教育;二是采取国际化的导向,如从基础会计到中级会计、高级会计、成本会计等均采用英文教材。三是采用案例教学,寓学于用。四是采取中西方结合。如按照西方会计体系讲解会计原理,会计实务则是采用我国的CPA教材。
“因此,我校毕业生能力强,就业好,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在外企、央企等单位创造了良性循环的就业模式。”吴革说。
▲ 本报短评
会计改革既不能冒进也不能滞后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多年以来,我国各项会计工作全面推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过,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会计领域也不断涌现新的事物与现象,产生新的难题与障碍。如何更好地适应新的事物与现象,解决会计行业发展道路上新的难题与障碍,必须通过不断的改革。
同其他领域的改革一样,会计改革也要牢牢把握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要牢牢把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重视改革对发展的贡献,重视稳定对发展的作用,重视发展对改革的促进。总而言之,会计改革既不能冒进也不能滞后。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具体方面,每一项会计改革都应该广泛听取广大会计从业人员、业内专家学者以及关注会计领域改革的相关人士的建议和意见,最大力度妥善处理因改革带来的种种问题,循序渐进地将会计改革与发展推向新的阶段。
来源:财会信报